新闻摄影与纪实摄影的差异

安博体育注册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安博体育注册下载

新闻摄影与纪实摄影的差异

  新闻摄影与纪实摄影有紧密联系的两种摄影表达形式,人们都把两者混同,其实两者的差异是很明显的。

  新闻摄影的价值,对现实事实进行记录。除了必须真实外,新闻摄影还必须包含新闻的另一特性――“时效性”。时效性,是指新闻产生应有社会效果的时间限度。作为图像传播方式的新闻摄影,当然也要遵守时效性这一原则。

  对于内含新闻特质的新闻摄影而言,“时间”是很重要的,记者所拍摄的图片一旦成为“过期”产品,就将失去任何意义。但是我们要强调的“过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因为事实若发生,记者用图片的形式将其记录,再通过媒介传播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总是有某些特定的程度的延迟。这里所说的“过期”,是指新闻图片或者新闻本身已经失去了已有的社会影响,而仅仅作为一种历史材料保存了下来。与伊拉克战争相比,克林顿的性丑闻就是“过期”的,因为它对美国乃至世界政局不再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伊拉克战事虽已结束,但其余波却仍在影响着世界的政局以及人们的生活(包括阵亡将士的家庭)。新闻摄影的时效性,是指新闻图片在到达受众前,应尽可能地争取时间。“事件发生离公开报道的时间越短,新闻价值就越高。”①

  纪实摄影的价值,是对历史事件进行评述。纪实摄影的价值在于历史性和可研究性,而历史是不会“过期”的。研究纪实摄影,其实就是在研究摄影作品中所记录的那段历史及其文化内涵。在摄影技术未发明之前,人们以文字或绘画等形式来记录历史。随着摄影技术的发明,纪实摄影作为一种新的更直观的记录历史的方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与新闻摄影不同,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够作为纪实摄影的题材,只有具有重大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意义(问题)的素材才能作为“历史”记录下来。

  正因为如此,纪实摄影往往需要摄影师对所处时代和社会有一个比较宏观的把握,这就需要摄影师对所处环境或事件长期予以关注并深入地采访和调查,一幅珍贵的纪实摄影作品在时间的锤炼下更能表现出它的张力。“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张没有修饰、平平淡淡的纪实摄影图片对当时的人们也许产生不了什么影响和效应,但在后人看来,那却是弥足珍贵的历史镜头。

  总之,新闻摄影作品应是处于“运动”状态下的作品,而纪实摄影作品则是相对“静止”的。新闻摄影是事件的“现在进行时”,而纪实摄影则是事件的“过去时”。

  芭蕾舞角逐赛十分激烈,评委的严格审查、幕后的紧张落泪无一不被他记录下来。

  新闻摄影要及时、客观地把“进行”中的事件讲清楚。概括来说,新闻摄影要求能表达出主题的最重要面貌,真实而确切,把彼此之间和整个事态的重要性反映出来,它不能对事件或者是社会进行深度剖析,主要是有两个“不允许”。

  首先是时间上不允许。在当今的信息社会,各个传媒都把“时效性”摆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一条重大新闻,从采访到传播,甚至是以秒来计算的。时间上的压缩就使得新闻,至少是很大一部分新闻摄影作品由于时间的制约,不能够对整个事件的过程及其影响追根溯源,比如说伴随消息产生的新闻图片等。

  其次是新闻的性质也不允许。新闻是客观的,新闻摄影也是如此。一张好的新闻图片应该做到的是,把真实的事实“摆”到受众面前,让受众一看图片就领悟到发生了什么。但是摄影者不能把自己的主观想法强加于图片、强加于受众。当我们向别人陈述一件事情的时候(注意是陈述,而不是评论),虽然新闻摄影追求的是想把事情客观地告诉别人,但实际上事情在经过我们的大脑“过滤”之后,难免有所偏差,新闻摄影要求将这种偏差减小到最低。如果要对事件进行深度剖析,即对事件的社会影响发表看法,如果看法来自图片作者,就难以做到客观和公正了。

  新闻摄影由于受到上述两方面的限制,而不可能对事件背后的东西充分地强调和挖掘,当然它也不需要强调和挖掘。新闻摄影者的职能,就是通俗、快速、准确和客观地向受众告知和传播近期的社会和世界又发生了什么。

  纪实摄影要求把反映历史、文化的事件展示给受众并深度剖析。从时间上看,纪实摄影可以更广泛、更深入地概括整个事件,并对事件乃至事件所处的社会进行充分的评议。

  纪实摄影有充裕的时间去构思、去观察社会。纪实摄影作品的完成,从理论上讲,是没时间上的限制的(排除与编辑约定的截稿期等制约),当作者确定一个主题的时候,可以花上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去完成它。比如美国著名纪实摄影家贝伦妮丝?阿博特,她于1929年从法国回到纽约以后,看到了城市的迅速变化,意识到记录下这种变化的重大价值,于是她以《变化中的纽约》为题,克服了资金不足等重重困难,坚持至少每周用一天的时间来拍摄纽约的变化。到1939年,《变化中的纽约》出版,整个拍摄历经十年之久。由于时间上的充裕,纪实摄影师们有更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去深入了解事件,甚至是当时的社会。

  从表达内容上看,纪实摄影作品是摄影家对社会和时代长期观察总结的结晶,这种结晶是带有主观色彩的总结。我们来看看两位纪实摄影家――法国的阿杰特和美国的阿博特的杰作。阿杰特镜头下的巴黎,舍去了那些繁华的街道与建筑,而把目光锁定在了那些几乎被人遗忘的狭窄的街道和残破的老房子。阿杰特的《巴黎》构图简单,用几乎与人的视角相同的镜头记录下了“大”巴黎中的“小细节”。本杰明描述道:“这些影像里不仅人迹罕至而且毫无生气;照片中的城市打扮得干干净净,就像一间房间还没到新的客人……”整个作品充满了作者对在工业快速的提升的脚步中的巴黎老街的怀念。阿博特的《变化中的纽约》却全然不同,在作者的镜头下,纽约的繁华一览无遗,作者多采用广角从上到下俯拍的方式,使纽约繁华的街道和高大的建筑尽收眼底。顾铮在他的文章中写道:“阿博特的纽约印象交织着理想主义、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精神,俨然一部都市发展的印象交响乐。”如果说阿杰特企图用镜头来挽留消失的旧巴黎,那么阿博特则是用摄影来为纽约辞旧迎新。

  所以,由于少了一些制约,纪实摄影给了摄影家们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创作。但是相反,对作品的内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部优秀的纪实摄影作品需要作者有敏锐的目光、渊博的知识和对所处时代的深刻理解与把握。

  摄影作为一种主观的创作,从根本上来说是感性的,但是由于需要的不同,也会存在着更偏向理性或者是更偏向感性的一面。这里就新闻摄影与纪实摄影在这样的一个问题上的不同之处进行一下比较。

  新闻摄影的第一个任务是记录新闻,在满足新闻的前提下再来谈美感。摄影记者的首要使命是将客观发生的影像记录下来,这个影像是具有新闻价值的,并且是真实的。新闻摄影本身的内涵决定了“新闻”的价值排在决定性的首位,在某种情况下,还可以放弃技术性的要求。一幅重大突发事件的图片,如果拍摄技术上有些缺陷,如清晰度不好,甚至有点跑焦,但仍旧能刊发,因为事件是重大的、不可重复的。这就是新闻的“宽容度”。但是,一幅偏重艺术性,忽略新闻性的新闻图片,却不易被刊用。这是新闻摄影在艺术性上的“雷区”。

  新闻摄影作品的艺术表现力首先根植于新闻性,新闻性应当是前提,在此基础上才能谈及艺术表现的问题。因为事件有报道价值、新闻具有吸引力和冲击度,才给艺术表现提供了基础和空间。艺术表现服务于和服从于新闻性,在不歪曲新闻事实的限制条件下,摄影者可优先考虑采用恰当的艺术表现手法拍摄,进而达到更加良好的视觉效果。

  新闻摄影更多的应该是偏向于理性的,即明白自己拍摄的目的是为了新闻报道和传播,其中的摄影技巧的运用以及加入的艺术效果都仅仅是为了更好地表现新闻的内容,而不是相反,为了构图或者是画面的华丽而忽略了新闻性,导致照片拍得很美,新闻的要素却一个也没有。

  纪实摄影是摄影师用自己的观点表达历史观的方式,应该寓审美于事实之中。如果我们把纪实摄影放到西方现代艺术史所提供的艺术评价系统中考察,纪实摄影的艺术性的确有些“可疑”。从印象派开始,西方艺术家和理论家特别强调艺术形式的独立价值,认为只有纯形式,只有纯粹的各种各样的形式因素才构成艺术的本质,而文学性的表达,道德的诉求这类外在于艺术的东西,从根本上说,都是非艺术因素,是艺术不该承受的负担。

  总起来说,20世纪现代艺术发展是一个“减法”的过程:去内容而强调形式,去三维空间而追求平面表现,去具象而追求抽象――一直减到除形式因素外再无可减为止。但是我们却不能因此而否认纪实摄影的艺术性,咱们不可以因为打着“抽象是简化的精髓”的旗帜而否认那些具象作品,如同咱们不可以肯定毕加索而否定达?芬奇一样。

  纪实摄影是艺术作品,至少与新闻作品相比,它应该是朝着艺术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因为与新闻摄影相比,纪实摄影在创作思想与表现手法上,是更靠近于艺术的。

  主题的选择上自由度更大。纪实摄影在内容选择上与新闻摄影相比要宽泛许多,它可以再一次进行选择新闻摄影可选择的所有题材,比如国际国内发生的大事,同时也可以再一次进行选择一些有代表性、反映文化生活的人和事,甚至是一些有代表意义的景物。如纪实摄影可以拍摄在北京的某剧院的一场民间京剧表演,用来反映中国民间的民间传统文化,可以拍摄苏州某一古老小镇上的某个建筑,以此反映中国古代传统民间建筑的魅力。前面已谈到,纪实摄影是没有“时效性”限制的,所选择的题材的时间跨度和自由度是很大的,可以是几天、几个月,甚至是几年、几十年。

  画面的构成上自由度更大。新闻摄影从本质上来说是为新闻服务的,是为了让一则新闻更完整或者更直观而存在的。而纪实摄影能够说是为摄影师的主观意愿和“小算盘”而服务的,摄影师把自己的意愿和想法通过作品传递给受众,这在构图上给受众预留了更多遐想和解读的空间。纪实摄影往往是一组照片而不是一张照片,这一张照片不能完整表达的问题能留给下一张或者是下几张照片,所以摄影师在镜头的截取上可以更大胆,有些时候,纪实摄影的某一张照片可以是一束光、一个剪影,或者是一个不完整的人物截取,在这些照片中,往往“意境”的传达要高于照片信息传递的完整性。即使一张照片没有说明问题,该组的其他照片也能作为补充的。

  所以,由于排除了某些机械的客观条件的限制,纪实摄影师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够获得更全面的发挥。他们能够充分地构思,将现实与自己的感性思维充分结合,先考虑把照片拍美,然后把自己对世界或者是文化的认识贯穿于照片中,同时再兼顾于写实。

  随着时间的流逝,新闻摄影与纪实摄影的界限会慢慢的变模糊,新闻摄影作品有可能是在几年、几十年或者更久以后,转化为纪实摄影作品。从当下的某一具体历史语境来考量,新闻摄影毕竟不是纪实摄影,但今天的新闻摄影作品是能够变成明天的纪实摄影作品的。

上一篇:江恩理论买卖法则2023-11-26